科研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团队 >> 正文
    病媒生物学团队(负责人:韩谦)
    2025年10月10日 08:17   





团队负责人:韩谦

团队介绍

海南大学病媒生物学团队,把保障海南自贸港人民的健康当成首要任务,主要研究蚊子、蜱虫、螨虫、蠓虫等媒介生物传播疾病的机理,以及如何科学防控这些疾病。

团队运用组学、进化生物学、结构生物学、CRISPR/Cas 基因编辑、RNAi 等技术,对媒介生物的生理生化特点、疾病传播机制做了系统且深入的研究,还搭建起了蚊虫 CRISPR-Cas 基因编辑和 RNAi 技术平台,为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应用研究方面,团队一直在寻找能用于制作杀虫剂和疾病传播阻断剂的媒介生物靶点,研究蚊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且研发出了高效、安全的新型杀虫剂剂型。同时,团队还在人类和农场动物生活的环境中,调查媒介节肢动物和虫媒病的流行情况,摸清了优势媒介生物的数量变化规律;针对海南岛的伴侣动物和野生动物,开展疫病监测、诊断、防控技术研究以及药效评价工作。

目前,团队已经申请了 40 多项国家、省级的纵向科研项目,以及和药企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总经费超过 2000 万元。此外,团队牵头成立了海南省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还成功举办了五届全国性的热带虫媒病及病媒生物防控论坛,在论坛上宣传用 “全健康” 理念防控虫媒传染病,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团队已经成为我国病媒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对我国热带地区预防医学和昆虫生物技术领域的科技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团队骨干成员

正高:廖承红教授、郭莹莹研究员

副高:王金花副教授、赵建国副教授、许靖云高聘副教授、张磊副研究员

中级:管庆丰讲师

其他团队成员: 于鸿潇(博士后)、 陈平(科研助理,职业兽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

方向1:蚊虫表皮合成、天然免疫等生理生化机制

方向2:蚊虫抗药性机制及新型杀蚊制剂研发

方向3:蜱、螨、蠓等携带病原调查及疫苗研究

方向4:虫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与诊断技术研究

 

代表性论文2024-2025间5篇代表性论文):

1) Chen, J., Vavricka, C. J., Wei, S., Nakazawa, Y., Matsumoto, Y., Chen, H., Tang, Y., Liang, J., Chen, J., Huang, Y., Noguchi, K., Hasunuma, T., Guan, H., Li, J., Liao, C., & Han, Q. (2025). 3,4-Dihydroxyphenylacetaldehyde synthase evolved an ordered structure to deliver oxygen to pyridoxal 5'-phosphate for cuticle assembly in the mosquito Aedes aegyptiNature communications16(1), 4486.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9723-0.

2) Zhu, X., Zhang, L., Jiang, L., Chen, H., Tang, Y., Yang, X., Bao, P., Liao, C., Li, J., Vavricka, C. J., Ren, D., Chen, Z., Guo, Y., & Han, Q. (2025). The Aedes aegypti mosquito evolves two types of prophenoloxidases with diversified func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122(3), e2413131122. https://doi.org/10.1073/pnas.2413131122.

3) Chen, J., Wu, Y., Chen, J., Lu, H., Cheng, G., Tu, Z. J., Liao, C., & Han, Q. (2024). Roles of a newly lethal cuticular structural protein, AaCPR100A, and its upstream interaction protein, G12-like, in Aedes aegypt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68(Pt 1), 131704. 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4.131704.

4) Yu, H., Li, Y., Wang, H., Zhang, L., Suo, P., Su, T., & Han, Q. (2024). Preparation of a long-lasting tablet of spinosad microspheres and its residual insecticidal efficacy against the yellow fever mosquito, Aedes aegypti (Diptera: Culicidae) larvae. Pest management science80(8), 3912–3921. https://doi.org/10.1002/ps.8094.(封面文章)

5) Jiang, L., Xie, X. B., Zhang, L., Tang, Y., Zhu, X., Huang, Y., Hong, Y., Hansson, B. S., Cui, Z. J., & Han, Q. (2024). Activation of the G protein-coupled sulfakinin receptor inhibits blood meal intake in the mosquito Aedes aegyptiFASEB journal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ocieties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38(15), e23864. https://doi.org/10.1096/fj.202401165R.

 

科研项目2023-2025年间5项代表性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埃及伊蚊CLIPB9激活酚氧化酶原启动黑化反应的分,82572612,2026.01- 2029.12,49万,郭莹莹主持。

2)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预防、准备与应对新发传染病项目海南省项目-1.1,开展人兽共患病的调查研究和风险评估,2025.03-2026.03,698万,韩谦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重要热带传病生物媒介扩散、传病的监测预警及生物防控技术研究,U22A20363,2023.01-2026.12, 255万, 韩谦主持。

4) 海南省科技重大项目,登革热等重大疫病的病媒生物防控研究,KJZD2021035,2021.12.14--2024.12.14,500万,韩谦项目主持,廖承红课题主持,王金花、赵建国任务负责。

5) 农业农村部产业集群项目, 文昌鸡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资金-文昌鸡全健康体系构建, RZ2300005281, 2022.01-2023.12, 120万(直拨)+ 150万(配套),韩谦主持。

 

成果介绍

2014 年起,围绕病媒生物的生理生化、天然免疫、抗病性机制及新型杀虫剂研发开展工作,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杀虫剂靶标与抗药机制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已知杀虫剂及靶标,可明确抗药机制,为制定抗药性解决方案提供依据。本团队与国外同行合作,首次解析了蚊虫杀虫剂靶标 —— 乙酰胆碱酯酶的晶体结构,并鉴定出蚊虫对多杀菌素和伊维菌素的作用靶标。

2)蚊虫表皮合成及黑色素代谢相关酶功能研究。团队已成功搭建蚊虫 CRISPR/Cas9 系统和 RNAi 技术平台,基于前期研究基础,重点对媒介昆虫表皮合成、黑色素代谢相关酶类(如芳烷基胺 N - 乙酰转移酶、酚氧化酶、DOPAL 合成酶等)进行生理生化分析和功能研究,以此探究蚊虫的天然免疫机制。

3)新型表皮靶向杀蚊制剂研发。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通过 RNAi 干扰技术作用于某些蚊虫表皮合成酶和结构蛋白后,要么影响蚊虫发育,要么对早期蚊虫具有致死作用。这表明这些基因对蚊虫生存至关重要,可作为蚊虫生物防控的靶标基因。目前的关键问题是找到合适的环保型表达载体,相关研究已取得进展,团队已获得一项专利 —— 利用甲壳素制成纳米颗粒,负载大肠杆菌表达的蚊虫 dsRNA。

4)媒介病原诊断检测新技术研发。团队建立了一种纳米 ZnO 材料结合 PCR 的检测方法,首次将纳米 ZnO 技术与 PCR 技术结合,能更高效、省时地检测巴贝斯虫等媒介传播原虫的感染情况,为这类疾病的快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将简单、经济且便于携带的 LAMP 盒与智能手机相连接,开发出针对犬埃立克氏体、犬肝簇虫等寄生虫媒介传播疾病的检测系统。

 

联系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海南大学生物楼614室(综合办)
联系电话:0898-66253203(综合办、人才引进)、66262145(本科教务)、66254379(研究生管理)
E-mail: hdsmkx@hainanu.edu.cn(综合办、人才引进);skyjw@hainanu.edu.cn(本科教务);skyyjs@hainanu.edu.cn(研究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