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队负责人:张智红
个人简介:医学博士,海南大学生命健康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湖北省百名优秀女性科技创新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疾病发生发展与治疗过程的活体长时程动态成像;肝脏精细脉管结构与免疫细胞功能的介观三难成像; 基于仿生多肽-脂质纳米平台的在体靶向标记与免疫调控。在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eLife、Theranostics、Advanced Science、ACS Nano、Autophagy和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等SCI期刊上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并列)论文70多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1项、美国和欧洲发明专利各1项。担任学术期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Exploration、iRadiology、Bioconjugate Chemistry、《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和《中国免疫学杂志》编委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理事、中国认知科学学会分子影像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肿瘤基础及转化研究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全国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
团队介绍:
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和脉管系统三者之间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维持细胞和机体的正常功能。在空间上,神经-免疫-脉管的网络结构之间是如何交互排布的?在功能上,三者是如何互作与调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这些关键科学问题的解析对于认知生命规律、揭示生命活动过程及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也将有助于疾病发病机理的解析和诊疗新策略的建立。本团队将聚焦“神经-免疫-脉管互作与调控”关键科学问题,针对疾病演进与治疗过程的可视化需求,开展免疫学、神经科学和生物医学光子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性研究。
团队成员:
教师:刘征(研究员)、成佳楠(副研究员)、戴艳锋(副研究员)、徐梦丽(副研究员)、吴宏锦(讲师)
博士后:黄松林、范展、潘奇、胡佳红
主要研究方向:
1.肝脏脉管-神经-免疫互作的介观三维成像
2.肿瘤免疫微环境时空变化的活体光学分子成像
3.慢性疾病的免疫调节与多模态成像可视化研究
2019年至今的主要研究成果:
高水平论文:
1)Mengli Xu1, Zheng Liu1,*, Qi Pan, Zhenzhen Cai, Xinlin Li, Songlin Huang, Xinru Wang, Yilun Xu, Jiayang Liu, Yujie Zhai, Jie Yang, Borui Li, Zhan Fan, Yafang Lu, Lulu Gao, Yutong Han, Qingming Luo* & Zhihong Zhang*. Neuroprotective liver portal area macrophages attenuate hepatic inflammation. Nature Immunology, 26, 1048-1061, 2025.
2)Jia-Nan Cheng1, Zheng Jin1, Chunxia Su1, Tao Jiang, Xiaobin Zheng, Jinming Guo, Xingyi Li, Han Chu, Jia Jia, Qin Zhou, Xiaofang Ding, Yiwen Zhang, Shouxia Xu, Fancong Dong, Qiao Zhang, Xinxin Yang, Tao Yang, Xiaoming Cheng, Haoran Zha, Degao Chen, Yisong Y. Wan, Xindong Liu, Lilin Ye, Haidong Tang, Alistair L.J. Symonds, Qi-Jing Li*, Qingzhu Jia*, and Bo Zhu*. Bone Metastasis Diminishes Extraosseous Responsiveness to Checkpoint Blockade Immunotherapy through Osteopontin-producing Osteoclast. Cancer Cell. 9;43(6), 2025.
3)Zheng Liu1, Zhan Fan1, Jinxin Liu, Jialu Wang, Mengli Xu, Xinlin Li, Yilun Xu, Yafang Lu, Chenlu Han, Zhihong Zhang*. Melittin-carrying nanoparticle suppress T cell-driven immunity in a murine allergic dermatitis model. Advanced Science. 10, 2204184, 2023.
4)Yanfeng Dai1, Xiang Yu1, Jianshuang Wei1, Fanxin Zeng, Yiran Li, Xiaoquan Yang, Qingming Luo*, Zhihong Zhang*. Metastatic status of sentinel lymph nodes in breast cancer determined with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 via dual-targeting nanoparticle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9:164, 2020.
5)Xiang Yu1, Yanfeng Dai1, Yifan Zhao, Shuhong Qi, Lei Liu, Qingming Luo, Zhihong Zhang*. Melittin-lipid nanoparticles target to lymph node and elicit a systemic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Nature Communications. 11, 1110, 2020.
海南大学为依托单位的科研项目:
1)张智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2330048,光学成像可视化研究肝转移过程中肿瘤异质性与微环境的时空变化,2024/01-2028/12,216万元。
2)张智红:海南省科技人才创新项目(B档)“运动对肝脏免疫微环境调节作用的光学成像可视化研究”2024/01-2026/12,200万
3)刘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371857,皮-肝轴中免疫细胞跨组织迁移的可视化研究及其功能初探,2024/01-2027/12,49万元。
4)戴艳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201131,中枢神经系统脑膜淋巴管的三维成像与靶向免疫调节研究,2023/01-2024/12,20万元。
代表性成果介绍:

成果1:建立活体长时程动态成像新方法,可视化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治疗过程中免疫反应的关键细胞与分子事件。
针对活体免疫反应可视化研究的重大需求,致力于发展多分子并行检测、活体靶向标记与调控和免疫光学成像新方法,实现了生理或病理环境下不同类型免疫细胞动态行为的可视化观察,为免疫应答过程的直观呈现及其机理解析提供有价值的时空动态信息。建立的光学成像新方法已应用于脑、肝脏和皮肤等相关疾病模型的免疫反应可视化研究。
成果2:肝脏精细脉管结构与免疫细胞功能的介观成像与新认识。
发展了肝脏血管与淋巴管的在体快速标记新方法、适合于完整肝叶介观测量的样本处理和成像新方法、适用于不规则细胞的三维细胞实例分割算法,以及完整肝叶内精细脉管结构的快速分割算法,为理解免疫细胞在肝脏慢性疾病中的功能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工具。由此获取了对肝脏精细脉管结构和免疫细胞空间分布的新知识:高分辨三维可视化4种不同形态巨噬细胞的空间位置分布特点;三维可视化发现位于汇管区附近的CX3CR1+CD63+巨噬细胞新亚群,揭示其在维持肝脏稳态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延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进展,通过维持交感神经结构的完整性参与肝脏免疫稳态调控;与肝血窦内皮细胞和肝淋巴管内皮细胞的选择性标记新方法相结合,发现肝淋巴管与门静脉伴随而行,提出肝脏汇管区是包括淋巴管在内的“四联管样结构”。
成果3:创建了仿生多肽-脂质纳米平台,实现活体内特定细胞的高效靶向标记与免疫调控。
研制了有望用于人体的多肽-脂质纳米颗粒,成功装载细胞毒性多肽、抗原多肽、肿瘤或免疫细胞靶向多肽,解决了功能性多肽在活体内安全稳定运输、瘤内有效扩散、高效抗原提呈、特异性靶向等瓶颈问题,为肿瘤及其相关免疫反应的同步可视与可治提供了极具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工具。发明的透明质酸修饰的多肽-脂质纳米探针与光声显微成像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肿瘤转移前哨淋巴结与炎症性淋巴结的鉴别成像。提出脑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可绕过血脑屏障的限制,通过逆行通路对脑膜淋巴系统靶向免疫调节,成功抑制乳腺癌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