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团队 >> 正文
    厌氧微生物与生化研究团队(负责人:路争)
    2024年07月21日 12:25   

团队负责人

    路争教授,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重室,之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微生物系从事博士后工作5年2023年加盟海大,组建“厌氧微生物与生化”团队,工作侧重于“肠道厌氧菌氧化抵御”肠道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微生物领域主流期刊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 78.29) PNAS》mBio》、《Molecular Microbiology》、《Redox Biology》等上面发表论文近五年主持国基金面上项目、海南省基金面上项目等。

 

团队介绍

“厌氧微生物与生化”团队2023年5月开始组建目前有教授1人,与广东海洋大学Cheong Kit Leong教授、河南科技大学的李欣教授建立了深层次合作关系。团队计划引入1-2名青年博士,共同开展高水平研究,同时也将积极申请科研基金和项目,支持研究的深入进行。研究课题主要聚焦于三个方向:细菌的厌氧机理、人体厌氧菌抗生素耐药、以及抗氧化食品药物的作用及其机理。


团队成员

合作教授:Cheong Kit Leong、李欣


主要研究方向

1、细菌的厌氧机理;

2、人体厌氧菌抗生素耐药;

3、抗氧化食品药物的作用及其机理。

 

五年主要研究成果

论文

1、Lu Z., Imlay J.A. When anaerobes encounter oxygen: mechanisms of oxygen toxicity, tolerance and defence.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2021) 19(12):774-785. 中科院1区top,IF: 78.29,ESI高被引

2、Lu Z., Sethu R., Imlay J.A. Endogenous superoxide is a key effector of the oxygen sensitivity of a model obligate anaerobe. PNAS (2018) 115(14):E3266-E3275. 中科院1区top,IF: 12.78

3、Lu Z., Imlay J.A. A conserved motif liganding the [4Fe-4S] cluster in [4Fe-4S] fumarases prevents irreversible inactivation of the enzyme during hydrogen peroxide stress. Redox Biology (2019) 26:101296.

中科院1区top,IF:10.78

4、Lu Z., Imlay J.A. The Fumarate reductase of 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 unlike that of Escherichia coli, is configured so that it does not generat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Bio (2017) 8:e01873-16. 中科院1区top,IF:7.78

5、Pang J., Guo Q.Y., Lu Z.

The catalytic mechanism, metal dependence, substrate specificity, and biodiversity of ribonuclease H. Front. Microbiol. (2022) 13:1034811. 中科院2top


在研科研项目

1  主持人:路争,sRNA在肠道拟杆菌逆境响应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大科研启动项目, 2023,5-2028.550万编号:KYQD(ZR)23136。

2  主持人:路争,严格厌氧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受氧化胁迫无氧酵解中断的分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20.1-2023.12,60万结题,编号:31970101

 

代表性成果介绍

1、When anaerobes encounter oxygen: mechanisms of oxygen toxicity, tolerance and defence. 

对微生物界存在多年的论题提出了新的观点。一直以来,微生物学者普遍认为,代表生命进化最初形态的厌氧型细菌是为了逃避氧化性环境带来的伤害,从而选择在哺乳动物肠道、海洋淤泥等氧气含量极低的环境里生存。本文从多个层面上对该观点进行了辨析,并归纳得出独到的见解:严格厌氧菌之所以隐匿无氧角落,并非只是为了避免氧化损伤,事实上,这些细菌普遍进化出了抵御氧化压力的系统;它们选择无氧环境的主因,是其厌氧产能代谢广泛依赖于生化自由基反应和氧化还原电势极低的金属中心,相比有氧环境,无氧条件更有利于这些代谢反应和生理组分发挥功能。

 

 

 

 

 

 

 

 

 

 

 

 

 

联系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海南大学生物楼614室(综合办)
联系电话:0898-66253203(综合办、人才引进)、66262145(本科教务)、66254379(研究生管理)
E-mail: hdsmkx@hainanu.edu.cn(综合办、人才引进);skyjw@hainanu.edu.cn(本科教务);skyyjs@hainanu.edu.cn(研究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