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博士研究生曹欣学位论文复核公告
    2025年04月30日 22:44   

博士研究生曹欣学位论文复核公告

复核人基本信息

姓名:曹欣

学号:20071000110018

学院:生命健康学院

专业名称及代码:生物学 071000

指导老师:唐燕琼

论文题目tmRNA/AlaDH调控轴介导维氏气单胞菌针对头孢噻吩的持久性分子机制研究

 

原评阅书摘要

1、摘要中应简单举例介绍维氏气单胞菌的重要性和病原性,该菌并非广为人知。

2、第一部分在1.1向1.2过度时,作者应详细说明在现有多种持留菌形成机制中,为何作者选择tmRNA介导的反式翻译机制进行研究;前期研究解析的tmRNA与蛋白SmpB的复合物的结构并提出了tmRNA与核糖体结合的模型(Gutmann, et al., Nature,2003),是该领域中里程碑式的工作,在1.2.2中应配图并做详细介绍;图1.3反而几乎不包含有用的信息量;1.2.3中对非编码RNA的总体介绍和tmRNA的介绍应该放在1.2的一开始,同时应对tmRNA介导的mRNA做一个总结性说明,将维氏气单胞菌的ald基因作为案例之一。同时作者应对维氏气单胞菌和ald基因进行一定程度的系统性说明,并配图进行展示。直接展示tmRNA调控AlaDH的细节数据,让读者一头雾水;图1.6完全没有体现AlaDH对生物膜和细胞骨架等核心细胞功能的影响;1.4的噬菌体治疗出现得很突兀,没有任何转承连接,使读者完全不清楚噬菌体治疗和tmRNA调控AlaDH机制研究的关联性,整个小节也没有任何配图说明。

3、第三部分结果与分析,在3.3比较不同敲除和回补菌株的MIC时,MIC值测定一般是2倍稀释,因此有2倍的波动比较常见。因此一般MIC相差2倍不算有差异,相差4倍也不算显著,建议作者不要MIC这部分下结论;噬菌体疗法和第三部分探究tmRNA和AlaDH关联调控没有任何关联性,如果作为下游应用示例应该重启一章,对噬菌体治疗的背景进行详尽介绍,以及为什么选择噬菌体作为应用示例。

4、第四部分讨论和第五部分结论不像是博士毕业论文,应极大地丰富。既然论文完整阐述了tmRNA/AlaDH构成一条持久性信号通路,那么基于作者得出的结论应回答以下问题:tmRNA如何抑制AlaDH蛋白表达?tmRNA/ald基因如何应对抗生素处理,对肽聚糖合成和TCA循环又如何做出影响?没有实验数据也应该有基于文献的猜测;为什么细胞壁变厚和TCA代谢降低增加持留菌数量?前面的实验结果如何启发作者采用噬菌体和抗生素联用?为什么该联合策略可以抑制和清除生物膜?论文结果与分析部分即使已经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答,也应该在结论部分帮助读者梳理逻辑,汇总关键信息。

 

校外专家信息及受理意见

专家一:梁泉峰,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就职于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建议复核

受理意见:本研究聚焦维氏气单胞菌,发现tmRNA作为ald的上游调控因子可抑制AlaDH表达。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下,tmRNA表达量下降,AlaDH表达量增加,影响细菌代谢和细胞壁结构,促进持留菌形成。敲除tmRNA使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增加、持留菌形成数目增多,敲除ald基因则相反。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表明,tmRNA/ald调控轴影响肽聚糖合成及TCA循环。此外,噬菌体vB_C4和亚抑菌浓度的头孢噻吩联合给药可增强对维氏气单胞菌的体外治疗效果,为临床处理耐药或持久性细菌感染提供了新策略。该论文聚焦维氏气单胞菌中tmRNA/AlaDH调控轴介导的持留菌形成机制及噬菌体联合治疗研究,整体研究较为系统深入,具备多方面优点,只是在部分细节上存在可提升空间,例如:在摘要、引言和结论部分,更加突出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和重要意义,吸引读者关注。在摘要中,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概括tmRNA/AlaDH调控轴的新发现以及噬菌体-抗生素联合治疗的优势;在引言中,对比前人研究,详细阐述本研究在方法、结论等方面的创新之处;在结论部分,再次强调研究成果对解决临床细菌感染问题的潜在应用价值和重要推动作用。统一术语表述,规范格式排版:仔细检查全文术语使用,确保前后一致,避免混淆。对一些容易混淆的专业术语,如“持留菌”“耐药菌”等,在首次出现时进行明确的定义和区分。同时,规范格式排版,统一各级标题格式、图表编号和引用格式。建议文字上做修改后即可答辩。

 

专家一:赵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就职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建议复核

受理意见:维氏气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及水生生物共患病原菌,危害程度较大,对人类、动物和水产养殖业都有严重影响。该论文主要研究tmRNA/AlaDH对维氏气单胞菌的耐药性和持留菌形成的影响,以及在相关信号传递中的作用,对持留菌的发生机制解析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参考,有助于维氏气单胞菌的理解和防控。论文结果显示,通过生化、组学分析等手段,从细胞、分子、基因调控等方面解析tmRNA/AlaDH介导的维氏气单胞菌的持留菌形成机制,发现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下,AlaDH作为一个关键开关发挥作用。研究工作为防控耐药或持久性维氏气单胞菌提供了新思路。

论文前半部分针对tmRNA/AlaDH对维氏气单胞菌的耐药性和持留菌形成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内容,层次和结构较清晰,结果可信。而噬菌体研究部分对论文结构和主题有一定影响。由于维氏气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产生了耐药性,寻找安全、高效、环保的生物抑菌剂是当下研究热点之一,已有报道显示筛选到维氏气单胞菌的烈性噬菌体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该博士论文中噬菌体-抗生素联用可预见性的获得相对应的抑制效果,而机制相关性和研究深度有待提升,建议作者进一步围绕论文主线进行优化整合或删除。

综上,该论文选题较新颖,具有较突出的现实意义,研究目标和内容较为明确,工作量较为饱满,结果呈现较规范。论文还存在部分写作有待提升的地方,而整体写作较为规范,未见抄袭等学术不端的地方。从论文整体看,该论文达到申请学位论文水平和要求,建议修订后提交学位论文答辩。

 

学院经过学术委员会联合学位委员会审核后,全票7票同意受理曹欣同学的学位论文复核,现予以公示3个工作日,接受公众监督,如有异议请向生命健康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反馈。

地址:海南大学海甸校区生物楼603办公室。

联系电话:66254379

 

生命健康学院

2025年4月30日

联系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海南大学生物楼614室(综合办)
联系电话:0898-66253203(综合办、人才引进)、66262145(本科教务)、66254379(研究生管理)
E-mail: hdsmkx@hainanu.edu.cn(综合办、人才引进);skyjw@hainanu.edu.cn(本科教务);skyyjs@hainanu.edu.cn(研究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