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四宝研究员、军事科学院首席专家/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曹务春研究员、清华大学医学院医学院程功教授在我院全健康名家讲坛作学术报告。

王四宝研究员作题为探索肠道共生菌“治蚊防病”的学术报告
王四宝研究员讲述其团队在云南腾冲发现了一株肠道共生细菌Su_YN1,该菌株分离自中华按蚊肠道,不仅具有天然抗疟活性,还能在蚊群中快速散播。并深入揭示了该共生菌通过分泌抗疟蛋白脂肪酶直接杀灭疟原虫的分子机制。该天然抗疟和快速扩散能力的肠道共生菌的发现,为源头遏制疟疾传播提供了绿色防控新武器,并对利用共生菌阻断疟疾传播的防控实践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接着王四宝研究员介绍其团队开发的利用工程细菌控制疟疾传播的手段,实现对疟疾“一箭多雕”的防控方法。王四宝团队面向全球蚊媒疾病共流行与抗药性加剧的严峻挑战,创新性研发出基于肠道共生菌的“一箭多雕”精准阻断策略,为疟疾、登革热及寨卡热等蚊媒传染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曹务春研究员作题为蜱基因组及新蜱媒病的学术报告
曹务春研究员讲述其团队近十年在新发突发传染病溯源追踪、新蜱媒传染病发现与监测、传染病流行病学侦察预警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不仅阐明了我国6大蜱种的基因组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以及病原体分布特点,也鉴定了10余种新蜱媒传染病病原及其流行特征,为深度研究蜱及蜱媒传染病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也为蜱传病毒以及新蜱媒病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程功教授作题为蚊媒病毒感染与传播的学术报告
程功教授系统介绍了其团队针对登革热、寨卡热等蚊媒传染病的前沿发现。首次揭示病毒感染宿主后释放特异性气味分子苯乙酮,显著增强蚊虫对感染者的定位能力,加速病毒传播,团队进一步从云南边境蚊虫中分离出天然共生菌Rosenbergiella_YN46,该菌通过分泌葡萄糖脱氢酶酸化蚊虫肠道环境,阻断登革病毒、寨卡病毒在蚊体内复制,现场试验证实环境干预该菌可降低疫区蚊媒病毒传播风险。针对寨卡病毒暴发机制,团队发现病毒NS1蛋白突变提升其在蚊虫中的感染效率,阐明了病毒跨洲扩散的关键分子基础。程功教授团队的研究不仅揭示了蚊媒病毒“宿主-蚊虫”高效传播的分子机制,更创新性提出通过调控宿主微生物组及蚊虫共生菌阻断传播链的策略,为全球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学术报告现场
报告现场学术探讨气氛高涨,多位领域内学者对三位重量级专家及其团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全健康名家讲坛”既是学术思想的碰撞,更是合作网络的起点。海南大学生命健康学院将依托海南自贸港区位优势,应用热带医学、生态学、大数据等多学科资源,推动蚊媒传染病防控从基础研究到现场应用的全程创新。
图、文:黄宇奇
审 核:韩 谦
终 审:凌雪冰